Photoshop的信息调板会显示当前鼠标在图像中的XY坐标,如下图鼠标的热点正处在这幅图像横方向第93个,竖方向第50个像素处: 
[page_break] 所谓鼠标热点是指鼠标光标中起定位作用的那一点,不同的光标热点位置也不一样。上图的热点是在箭头顶部的尖角处。 了解了点阵图像大小的区别后,我们知道点阵图像幅面越大,像素越多,记录的信息就越丰富。 但是如果只有小幅的图片,能不能放大呢?放大的效果以后比起真正的大图来如何呢?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。 首先在Photoshop中打开这张图片,如下图: 
使用菜单【图像>图像大小】,将宽度改为200,注意高度也随着发生变化,这是因为下方的“约束比例”选项有效。这样可保持图片宽高比例不变。 对话框中其他的选项暂时不用去深究。参照下图即可: 
按下好按钮确定操作,会看到图像已经变小了。如下图: 
做完这一步后,我们将一个大图缩成了小图,从9万像素(400x255)变到了2.26万像素(200x113)。 现在再次使用菜单【图像>图像大小】,将图像宽度改回400。注意自动计算出来的高度是226而不是原先的225了。将会看到下面的图像: 
发现图像变得模糊不清了,原先可以看到的一些细节(如左手的手指缝)丢失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 首先我们来模拟一下第一次缩小的过程,假设我们要将一幅10x6个像素组成的图像,缩小为5x3,以下是示意图,每个灰色方块代表1像素: 
当缩小指令发出后,Photoshop等距离地抽取像素并丢弃,如下图: 
然后再将剩余的像素拼合起来,形成缩小后的图案,如下图: 
在第一次缩小以后,像素从9万降到了2.26万,这其中丢弃了6.74万个像素信息。然后又将图像扩大到400×225像素,虽然像素总量和原先一样是9万, 但在第一次转换中丢弃的6.74万像素信息却是找不回来的。Photoshop只能采用插值算法去弥补这6.74万像素。 所谓插值算法,就好比猜测,凭空去“捏造”那些并不存在的像素。如下图是上图左上角那2x2的部分: 
现有A、B、C、D四个像素,要将2x2扩成3x3,那么就要多出5个像素。图中的标号是1、2、3、4、5。 如何确定这原先并不存在的像素的颜色呢?是将现有两个像素的颜色值取平均,去作为新像素的颜色。 也就是说AB运算后得出1;AC运算后得出2;BD得出4;CD得出5;3则是由1245运算得出的。 注意:以上内容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而打的比方,真正的图像运算概念和过程远比这复杂的多。 可以想象,用这样方式“捏造”出来的像素,和真正原先的像素肯定存在误差甚至是很大的误差。 比如左手的手指缝,原先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三道深色的线,如下图: 
而在缩小以后,原先手指缝部分的像素就几乎不见了。只剩下一些浅色的像素,手指缝已经看不清楚了。如下图: 
用这些浅色的像素计算出来的新像素,同样也只可能是浅色而不可能是深色的。因此手指缝原先深色的部分已无法还原了。如下图: 
失去了手指缝的分界,整个手看起来就变得模糊不清,图像失真了。这就是为何将小幅点阵图像扩大后,图像会变得模糊的原因。 在今后实际的操作中,一般情况下不要将点阵图放大制作。 现在回顾一下刚才第二次改变图像宽度到400的时候,高度是226。而不是先前的225。 既然是先缩小一半,再扩大一倍,等于是先除去2,再乘以2,数字应该和原先相等。为什么不相等了呢? 这是因为一个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,但是没有加以强调的概念:像素是最小的单位。它是不可再被分割的。 图像中的像素总数一定是一个整数,不存在500.7或者400.3这样带小数的数量。 那么,225÷2=112.5,Photoshop近似算作113像素了。而后第二次的扩大,是以这113作为基数,因此得出226像素。 我们前面所做的事情,用语言来表述是:将图像缩小一半,再扩大还原为原大小。对吗?这句话是错误的,有概念上的根本错误。 首先,扩大和还原是两码事,扩大是一种对图像进行修改的操作。而在Photoshop中,还原是指对上一步操作的撤销,对图像本身并没有再作操作。 好比你拒绝接收你朋友寄来的一封信,那么它将被原样不动地退回,那是对寄信这个操作的撤销。可以称为退信。 但如果你拆开信封阅读了内容之后,又把它装进新的信封,并且写上朋友的地址寄回,那么这已经是新的寄信操作,而不能称为是退信了。 再者,“原大小”中的“原”也是错误的,通过上面的分析,我们知道由于取整数的问题,图像的大小和原先已经不一样了。 有关Photoshop的撤销操作,将在后面的内容中介绍。 现在再概述一下点阵图像: |